第四讲 四种清净明诲
(2001年5月24日)
(接上篇)在这个时候,他自己找到了修行的门路,同时又想到一切众生还在迷失当中,所以他就对佛说:“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自己还没有完全度脱,就能够发心度他人,这就是菩萨的发心,只有有菩萨心的人,才能够有这样的一种胸怀。菩萨心是什么心呢?菩萨心就是菩提心,菩萨心的核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核心内容就叫“上求下化”,希望大家能够动脑子记住它。“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提心的核心内容。也可以再展开一点讲,就是四弘誓愿,大家都会念,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菩萨的发心。我们每天念四弘誓愿,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有菩萨的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讲的是佛心境界,自觉觉他的觉悟都圆满了,来到这个世界广度众生。
阿难接着说:“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说在末世的时候,我们离着佛渐渐地远了,时间长了,从我们现在来说,今年已经是佛历二五四五年,那就是佛陀离开我们的时间。佛陀离开我们这么久,在佛门经常讲一句话,叫做:“去圣时遥,人心不古。”这就是末法的象征。在末法的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谓邪师是什么呢?就是不以正道来教化众生,是以邪知邪见来教化众生。这个邪知邪见我们明天或者后天讲五十种禅病的时候或者是说讲五十种阴境的时候,会要讲到邪师说法的内容。而且邪师呢,不是一个两个,像恒河沙那么多。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真正避免邪师的误导,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说那么多的邪师,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识别他呢?很难!
学佛的人有四个条件一定要经常记住:一亲近善知识,时时刻刻亲近善知识;二听闻正法,不能听那些邪知邪见的邪法;第三如理作意,要根据善知识讲的正法的内容,按正法的道理去思维,从闻慧进入到修慧,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那就叫如理作意;最重要的是第四条要法随法行,法讲什么内容,法是什么呢?法是药,药是什么呢?药是治病的,怎么才能治这个病,你要把这个药吃下去。你不吃下去,你的病是病,药是药,不能起作用,所以那就是由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远离邪师,才能不至于走入到修行的误区。
阿难尊者继续说,邪师那么多,那么我们末法的众生怎么办呢?“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因为邪师就是魔,我们要远离魔事,要能够安立道场,我们的菩提心永远都不退转,那应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就在大众当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意思就是说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非常好!所谓善哉善哉,就是非常好!非常好!既及时又当机。“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下面这段话非常重要。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哪三决定义呢?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这个“三决定义”,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不能忽略,忽略了哪一个字,都可能不是三无漏学,都可能是有漏之学。所谓“三决定义”就是我开始讲的决定见,这就是佛法的决定见。所谓决定见是什么呢?不可动摇,不可改变,先佛后佛,佛佛如是。任何一个众生要学佛修行都不能违背“三决定义”,任何善知识说法都不能违背“三决定义”。违背了“三决定义”,修行不能成就;违背了“三决定义”,所说之法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
这个“三决定义”,首先是讲戒。什么叫做戒?“摄心为戒”。这就是菩萨的戒律精神。要摄住心,不仅是我们身不做诸恶,能奉行众善,还要自净其意,自己心里面要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才能够真正持好戒。因为菩萨戒不仅是要制我们这个身,所谓身不做诸恶,还要制我们这个心,心里面不要起心动念,所以那个叫摄心,心要收摄住,不能让它放逸,所以叫做“摄心为戒”。当然在这个地方我们不能有一个借口,明明这件事是一件犯戒的事情,他以“摄心为戒”做借口:哎,我心里清净,没有关系。那不对,不但是心不能动,身也不能动,这叫“摄心为戒”。有了戒就有了定,戒能生定。我们平常在修行的时候,在做事的时候,也可能有这种经验,只要我们哪一天心很安定,生活很规律,能够过一种道德的生活、规律的生活、合理合法的生活,你的心就会安定。你一旦生活放逸了,妄想多了,你心定不下来,又想看电视,又想到卡拉OK那里去,又想到这里,又想到那里,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就没有智慧可言,因为因定发慧。
戒定慧跟我们这个人好有一比,戒是什么呢?戒好比我们人身体的两条腿;定是什么呢?定是我们这个身躯;慧是什么呢?慧是两只眼睛。有了腿,有了身体,往哪里走啊?靠两只眼睛起作用。所以叫戒足,定身,慧目。这三条、这三样东西一样都不能少。少了一样,我们修行的这个法身没有了,虽然比喻是色身,实际上法身不离色身。离开了色身,到哪去找法身啊?戒、定、慧三法具足了,这是叫“三无漏学”。所谓“无漏”是什么意思呢?无漏就是能够出离三界。漏者,烦恼,有烦恼就不能脱离三界,无烦恼才能出离三界,所以叫无漏之学,不至于漏落在三界之中。(未完待续)